【新聞】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讓中草藥成生技的一環

日期:2017-03-27 內容來源:

(圖說:「2017發現新世代-中藥生技產業發展新動能高峰會」25日舉行,圖為主持人商發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右起)、與談人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天明製藥董事長王伯綸於會中合影。圖/洪錫龍)

 

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讓中草藥成生技的一環

2017/03/25 | 生技產業 | 邱柏綱/台北報導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今(25)日出席「2017發現新世代-中藥生技產業發展新動能高峰會」,並於致詞時指出,台灣近二、三十年生技產業發展生命力旺盛,但盼中草藥領域也能成為生技的一環,「讓產官學願意揮棒,才會有全壘打的機會」。商發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也呼籲:「五加二,莫忘中草藥」,點出台灣具潛力的中藥產業並未受政府重視的問題。

黃怡超以近期大陸天士力集團的複方中藥通過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為例,他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表現很「生猛」,在中藥的知識上過去也十分占優勢,但相對於大陸卻「沒有走出氣象」。

黃怡超指出,台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在日本訓練下仍重視本土的傳統醫學文化,最後於台大醫院設立漢藥治療科;而引進科學中藥的許鴻源,更是讓台灣中草藥發展趨於領先地位。他認為,這兩位前輩的遠見、宏觀值得學習。

在西藥成顯學的近代,「廢醫存藥」的觀念也跟著興起。黃怡超強調,複方中藥不是不能做研究,但若所有項目都要用reductionism(化約論)的標準,只會綁手綁腳。他說,雖然如Vincristine(長春新鹼)、Artemisinin(青蒿素)等都是從植物萃取出的重要「pure compounds」(純化合物)類藥物,但這不是中藥的全部。

黃怡超認為,對於疾病的治療、生命的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西醫有不同的見解,「我們不應覺得自卑」。他認為,只要在產品開發上「蹲好馬步」,跨部門、跨領域打造正確的戰略,台灣中草藥產業走向國際,絕對不是悲觀的事。

擔任主持人的黃兆仁表示,千年文化蘊育而來的中草藥是「台灣的根」,與現今台灣科學發展能相互加乘,唯現今政府仍有資源分散、法規政策與資源不如其他國家的問題,因此聚焦處理將是未來的重點。

「2017發現新世代-中藥生技產業發展新動能高峰會」由本報、天明製藥與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創新國際、盛成投資共同主辦,並邀請天明製藥董事長王伯綸、高醫大天然藥物研究所講座教授吳永昌、長庚大學中醫系教授黃聰龍、立康生醫獨董謝伯舟與會座談。 

 

新聞來源:https://ctee.com.tw/News/ViewCateNews.aspx?newsid=144551